由清华大学的教授、博士及博士后,国内知名音乐人、画家,海内外知名设计师们及设计学院学生组成的主创团队,与一批平均年龄70岁以上的皮影老艺人们共同完成了一部皮影实验剧《长至归》,近日在延安市鲁艺旧址首演。《长至归》的实验,为皮影戏打开了一扇创意之窗,做了一次“越狱”示范。
一边是国际范儿十足、国内顶级学府的专家、设计师,一边是三秦大地上最传统的老艺人,这让皮影戏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汪天稳惊呼“不可想象,太震撼了……”宛如千年老树抽出了新枝!新与旧、传统与现代、国内与国际、单一与多元的融合对话,像千百年来一直翻滚奔腾的滔滔黄河水,在此跃出一个新浪头。已经拉开序幕的颠覆式皮影演出,将黄河沿岸的这个古老艺术形式激发出新活力。
影桥皮影fun88乐天使备用园团队正在表演《长至归》第三幕 “年席”
因为珍贵 更要创新
作为皮影戏的发源地,其皮影制作中的雕刻刀法精湛、造型精美,皮影戏唱腔类型多样,再加上皮影签手出神入化的操纵技能,可谓“一口叙说千古事,双手对舞百万兵”。而随着现代大众娱乐方式的演化,皮影戏行业面临从业者老龄化、皮影戏班凋零且后继无人的境地。
据老艺人们回忆,上世纪60年代之前,县里有近百家皮影剧团,到了60年代可能就四五十家,70、80年代更加稀少,到现在也就一两家了……
“皮影戏和当今的生活之间已经形成一条巨大的鸿沟。这是我们必然要面对的问题,如何用我们的智力和各种社会资源,去帮扶这些传承人,帮助非遗发展,值得我们深思,也是我们正在努力做的事情。”清华大学雪花秀非遗保护基金(以下简称“基金”)管委会主任与项目总策划、清华大学博物馆副馆长苏丹来到了华县,了解皮影戏发展现状,他发现从事皮影戏的老艺人们有的拥有着绝伦的技艺,有的能唱100多本戏……皮影戏已经融入他们的细胞中,变成了一种肌肉和情感的记忆,他们太珍贵了!
要把皮影戏的行当保留下来,更需要让皮影戏在新时代中有新的发展活力。苏丹把皮影的创新发展纳入了自己的课题中,并请来了各路大师,贡献智力。“fun88乐天使备用之美·影戏人间”年度成果展之皮影实验剧《长至归》的创作,便是整个团队研究创作的结果。
《长至归》是一部以寻根为主题的当代实验皮影剧。离家多年的主人公唐索,从海外回到故乡与家人共度春节,旧时的景致催生了怀旧的触角,异乡的疏离衬托出家的温暖。除夕夜一家人各抒胸臆,唐索内心千回百转……最终,唐索的焦虑与痛楚在故乡家人、传统fun88乐天使备用的拥抱中得以消解。故事的结尾,主人公唐索与父亲在秦腔版《桑塔露琪亚》的歌声中和解。
基金首席专家、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史论系主任陈岸瑛指出,皮影戏是造型艺术与戏曲表演的完美结合。戏曲是皮影戏的魂,与皮影刻制技艺相比,皮影唱腔和剧目的传承要困难得多。
没有“逼上梁山” 哪有意外收获
整个创作过程是在保持皮影最纯粹的艺术特色的前提下进行“补缺”,更是对传统皮影戏曲的一种全新尝试。
作为本次皮影的主要制作者,汪天稳表示:“《长至归》中加入了皮影动漫和真人出演,唱法上融合了陕北民谣、碗碗腔、老腔、爵士乐曲还有意大利民歌,在以前简直是不敢想象啊,演出效果很震撼……”
演唱意大利民歌的是同朝皮影戏省级传承人王进法,对他而言无疑是个不小的挑战,得知这个曲目时,他的第一反应是“简直就是让毛驴上树,公鸡下蛋——笑话嘛……”他的4个子女也都劝父亲:“这展示不出您的艺术才华和专业特长,您都78岁了,万一失败,一辈子荣誉扫地!”
王进法可是身经百战、见过大世面的老艺人,在很多国际演出中游刃有余从未有过失误,而这次的确为难了。“一把年纪了还要重开新路、学习不喜欢的专业,还必须得打胜仗……”内心做着激烈的思想斗争,后来他意识到最大的对手是自己,不服输的那种倔劲儿又占了上风。“俺本身就是个与时俱进的革新派嘛!”